当前位置:书网Shu123.Net > 图书阅览 > 人物传记 > 正文

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

来源:网络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0-11-25
在唐代诗人中有两人的成就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一个是登上浪漫主义之巅的“诗仙”李白;一个是登上现实主义之巅的“诗圣”杜甫。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唐王朝由太平盛世转到衰落的大动荡时期。杜甫的伟大的现...
别的悲惨情景,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反映了人民对不义战争的憎恶和诅咒。《丽人行》揭露了杨贵妃、杨国忠荒淫奢侈腐化的生活。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憎恨。唐玄宗只知道花天酒地,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大封杨家的结果,使得杨家“炙手可热势绝伦”,杜甫这样有力地揭露真是人本三分。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政,如何能治理好国家?诗人用真实生动的事卖告诉人们,唐王朝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公元755年,杜甫凭着自己的才学,总算谋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年冬天,他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去看望自己的妻小。途经骊山,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华清宫里饮酒作乐,宫里传出了阵阵歌舞笙笛声。杜甫看到这一切,心里感慨万端。他停止脚步,抬头看着华清宫这华丽的殿堂,不由得使他想起了长安街头的挨饿受冻的人民,和一路上成群结队的饥民。其实,这时安禄山已经在范阳起兵,”消息尚未传到长安。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以皇帝为首的这群大小官僚及杨氏一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杜甫想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他也联想到自己妻儿所处的境地可能更加悲惨,于是加快了归家的步伐。经过几天劳累,终于到了奉先县。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院里一片哭声。进屋一看,原来是自己未满周岁的儿子因饥饿而死。他眼前一黑,几乎要跌倒。他感到没有尽到一个作父亲的责任,连自已的儿子都养活不了,心中悲痛至极。他把路上和在京城看到的这一切,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罪行。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安禄山叛乱前后这段历史,语言形象生动,不愧是“诗史”。
  “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听说李亨在灵武继承了皇位,他把妻小安顿在*州,自己单独到灵武去,想为平定叛乱尽一点力。不巧,走到半路上被安禄山的部队俘虏,送到长安。公元757年,他冒险逃出了长安,到了当时临时首都灵武。唐肃宗任命他当左拾遗,左拾遗是从八品的谏官,能够参与廷议,上书言事。杜甫对这个差事很满意,也很认真,经常给皇帝提点意见。李亨对此很不高兴,借口让杜甫回家探亲把他调开了。长安收复后,李亨又把他调到华州作个小官。杜甫对此很不满意,不久便离开官场,过着到处奔走飘泊的生活。这样使他更便于了解社会,了解官吏们的残酷和民间的疾苦。
  公元759年春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上一篇: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下一篇:王维:盛唐大诗人、画家

您可以: 告诉给你的朋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本页!

免责申明:《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紧供参考,不做创业赚钱投资建议,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