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网Shu123.Net > 图书阅览 > 人物传记 > 正文

杨振宁: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来源:网络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0-11-25
不论在海内还是海外,杨振宁这个名字在华人中是很响亮的。他,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学殿堂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 “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
问,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二十多年的科学大门。在中美建交的过程中,他作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参与并发起了“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以赤子之心努力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铺路架桥。他深知科学技术、教育是强国之本,经常就科学技术、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才培养、科技体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意见。他几乎每年都回中国,发表演讲,介绍自己的读书、教学、研究经验。他对中国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放开眼界,博学多才,融合中西,培养自己的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实在的贡献。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CEEC(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进修,还促成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倡议成立了多个学术研究机构。他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尽心竭力,其贡献已远远超越了一个物理学家所做的一切。

杨振宁曾经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在杨振宁之前,包括知识界在内,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以为中国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科学上、技术上不行,以为诺贝尔之类的奖项与中国人根本无缘。是杨振宁用自己的成就打掉了国人们的自卑感,使他们从心理上战胜了自己,敢同西方人一争短长了。杨振宁,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楷模。
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29年,就读北京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就读北平崇德中学;

1938年,插班昆明昆华中学高二;

1938年,入西南联大就读;

1942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4年,任教于西南联大附中;

1945年,抵美国;

1948年,在泰勒指导下转做理论物理研究,于是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1949年,进普林斯敦大学做研究;

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转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71年,返回久别的中国大陆;

1986年,回台湾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上一页1 2 3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上一篇:莱特兄弟: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
下一篇: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您可以: 告诉给你的朋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本页!

免责申明:《杨振宁: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紧供参考,不做创业赚钱投资建议,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