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网Shu123.Net > 图书阅览 > 人物传记 > 正文

金庸:作家,新闻记者

来源:网络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0-11-25
金庸(1925~ )作家,新闻记者,也是近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作者之一。原名查良镛,笔名林欢、姚馥兰。浙江海宁人。 香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以‘金庸’为笔名的小说创作,可谓全球华语社会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毕生专业致...
兴奋莫名,习了两朵,带在身边,带加香港……

  回香港后,查良镛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大陆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

  “访问大陆回来,我心里很乐观,对大陆乐观,对台湾乐观,对香港乐观,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乐观!”……

  中新社给《明报》开“小灶”,提供电讯稿给《明报》刊用;向来对中共热嘲冷讽的“哈公专栏”停刊;“反共”的报道和评论大大减少……有人说:查良镛“转”了。

  查良镛表示:“我对中共的态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评,总的来说是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1984年9月,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从此进入加归祖国的过渡期,而查良镛有一段不寻常的、掀起不少惊涛骇浪的历史也行将开始。

  1985年6月,中方委任查良镛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查良锒登台发言,他以《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为题,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宣言。发言完毕,掌声热烈。雷洁琼拉着查良镛的手,称赞说:“你的发言好极了!”

  怎样设计未来香港的政制模式,各方各派意见不一,政制方案花样百出。群雄并起,不分上下,于是促成“武林大会”举行。查良镛主持“武林大会”,然而得不到积极的成果。“武林大会”决不出胜负输赢,查良镛于是亲自为未来香港政制设计蓝图--草拟新政制协调方案。

  第一稿出来,遭到强烈反对。

  与中文官员“密谋”一番后,查良镛又连夜赶改方案……。“新协调方案”略作修改,便成为政制小组的“主流方案”。

  反对查良镛和“主流方案”的声音却铺天盖地而来。为了平息风波,查良镛在《明报》撰写社评,论述自己的政制观点。谁知,“社评起风云”,引发更大的风波。香港有几十名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明报》和经影印放大的社评,指责查良镛“歪曲事实,断章取义”。

  广州:12月6日,草委主任扩大会议通过“主流方案”,决定把它原封不动提交给草委全体会议讨论。

  香港:仍然群情汹涌,抗议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

  查良镛:为息众怒,抛出洋洋洒洒的万言文章,在《明报》连载12天。

  1990年2月27日,邓小平、杨尚昆、李鹏、万里接见参加最后一次《基本法》草委会全体会议的成员。当天,《基本法》通过,几年的政制方案纷争终于尘埃落定。查良镛说:“我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在《明报》创刊30周年、查良镛65岁那年,他下决心淡出江湖。1989年5月30日,查良镛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1年3月22日,明报企业挂牌上市,查良镛的持股量从80%减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上一篇:冯其庸:著名的红学家
下一篇: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

您可以: 告诉给你的朋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本页!

免责申明:《金庸:作家,新闻记者》紧供参考,不做创业赚钱投资建议,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