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网Shu123.Net > 图书阅览 > 人物传记 > 正文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

来源:网络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0-11-25
迄今为止,在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五位华人中,有四位都是获得物理学奖,另有一位例外,那就是在1986年获得化学奖的李远哲。   1936年11月29日,李远哲出生于台湾新竹,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童年时代的李远哲非常爱玩,棒球、网球、乒乓球都打得很好。'我可以把球打到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     迄今为止,在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五位华人中,有四位都是获得物理学奖,另有一位例外,那就是在1986年获得化学奖的李远哲。
  1936年11月29日,李远哲出生于台湾新竹,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童年时代的李远哲非常爱玩,棒球、网球、乒乓球都打得很好。"我可以把球打到对方球台上的任一指定点,"李远哲兴致勃勃地回忆说:"误差不会超过一英寸。"

  李远哲读初中时,在学习上已开始"独树一帜"。一次考试,几何老师出了五道题,李远哲全用与老师所讲的不同的方法去做,结果老师给他的卷子判了零分。李远哲不服气,据理力争:"老师,我的方法虽然同您教的不一样,但是没有错?quot;这个老师还行,决定让李远哲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再看。第二天,李远哲在黑板上讲了他的解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赏。最后老师给了他们100分。

  中学时代的李远哲看了大量的书。"我几乎每天看一本书。"他读了《居里夫人传》后,这样说道:"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李远哲下定决心要象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

  高中毕业后,李远哲被保送台湾大学化学系;大学毕业后,又到新竹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学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随赫希巴哈(D.Herschbach)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1967-1968年间,李远哲几乎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殚精竭虑地把一台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建立了起来。他的导师赫希巴哈(1957年与李远哲同获诺贝尔奖)看后感叹地说:"这么复杂的装置,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作出来""他称赞李远哲是"化学中的莫扎特"。他说他把李远哲比作乐圣莫扎特,不仅因为李远哲是一位早熟的天才,而且因为李远哲同莫扎特一样"准确"。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方法,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层次上研究和揭示化学反应过程,回答"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这一基本问题。

  李远哲在这方面的杰出工作使他在1986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旋即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对海峡两岸的科学事业都很关心。他多次访问中国科学院,帮助化学所和大连化学物理所筹建立起了有关的仪器和装置。

  1993年,李远哲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到台湾,1994年初出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至今。他在中研院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台湾从事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上一篇: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
下一篇:中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

您可以: 告诉给你的朋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本页!

免责申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紧供参考,不做创业赚钱投资建议,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