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军事统帅
来源:网络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0-11-25
孙权 182 ~ 252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军事统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子。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行奉义校尉,随兄孙策转战江东。四年,为向西扩展,报杀父之仇,从孙策攻刘表老将黄祖于夏口(今武汉境),俘杀上万,并获战船多艘。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其立...
孙权
182 ~ 252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军事统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子。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行奉义校尉,随兄孙策转战江东。四年,为向西扩展,报杀父之仇,从孙策攻刘表老将黄祖于夏口(今武汉境),俘杀上万,并获战船多艘。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其立足江东发展。 孙权重用张昭、周瑜等,稳定了政局。接受曹操所表的讨虏将军后,仍不断独自发展自己的武装。统军屯吴(今江苏苏州),取得镇抚山越的初步胜利,又逐步将军事重心北移长江南岸京口城(今镇江)。八年、十二年两次攻黄祖,均有所获,但因后方不稳而退还。十三年春,采纳原黄祖将领甘宁建议,再次出兵夏口。先令部将董袭等率敢死士数百,皆披双铠,乘大船突入横于夏口的敌蒙冲舰间,砍断系舰棕绳,致其顺水动荡,挥军水陆并进,一举克城,追杀黄祖,打开了荆州东面门户。不久,令周瑜等领精兵3万,与刘备联军,溯长江西进,以精锐水军,大败不习水战的曹军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迫其退回北方。接着与刘备分占荆州。 十五年,欲发兵取蜀地,因周瑜病亡,又遭早有图谋巴蜀之志的刘备阻遏,为避免两面受敌,与刘备议和,借给荆州的南郡,致曹操无隙可乘。同时,遣将任交州刺史,镇守并开发南方。十六年,迁治秣陵(今南京),次年改名建业。随后又多次与曹军展开争夺淮南的作战,虽有逍遥津遇险的败迹,却成功地阻滞了曹操的攻势。二十四年,趁蜀汉名将关羽自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北围襄阳、樊城之机,暗通曹操,遣吕蒙袭取江陵,夺回荆州。魏黄初二年(221),都鄂(今湖北鄂州),改名武昌。刘备东征,孙权向刘备请和遭拒绝,遂接受魏所封吴王,并令陆逊为都督,统兵5万拒蜀军,于吴黄武元年(222)在夷陵一带大败刘备(见夷陵之战),致蜀汉从此无力东向。不久,遣使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与刘备重修旧好,转而对付曹魏。先是退魏军三路进攻,继又两次迫退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境)的魏军,使曹丕至死未能越长江一步。 黄武七年,诱魏军深入庐江郡(治今安徽潜山),大破魏大司马曹休于石亭,使曹叡即位后的首次大举攻吴告败。黄龙元年(229),称帝武昌,九月留上大将军陆逊镇守,迁都建业。二年,向海上发展,遣将军卫温等率兵万人乘船至夷洲(今台湾),移数千人回大陆。嘉禾元年(232),自恃水军强大,又遣军远航辽东,欲联合割据势力公孙渊攻魏,返回时经成山(今山东半岛成山角)被魏军袭败。继两次攻合肥,虽不胜而退,但配合了蜀汉诸葛亮攻魏。后遣军与魏军在淮南、荆州等地作战多次,各有胜负。太元二年病卒建业。 孙权在位50余载,军事上很有作为。善选用将领,用兵亦较谨慎。重视屯田以解决军粮,适应江南特点加强水军,又能灵活开展军事外交。
相关文章: |
|
本文地址:
上一篇:陈霸先:南朝梁名将,陈开国皇帝
下一篇: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大汗,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您可以:
告诉给你的朋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本页!
免责申明:《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军事统帅》紧供参考,不做创业赚钱投资建议,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